农业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变,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增加有效供给是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设施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明显标志, 作为一种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竞争的重要指标。我国设施农业总体规模居世界主位,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国设施农业发展缺乏集群式带领。因此,创新和实践我国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设施的建设需要结合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趋势,以适应农村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新型农业设施栽培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为有效保障我国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季节性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地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由于设施农用地形态布局分散、使用周期短、类型界定模糊,也成为管理难点。既存在现有设施农用地范围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要,也出现一些地方借设施农用地名义违法用地的情况。我国设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科技创新能力弱,生物技术、工程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机械装备和生产条件不配套;支持措施不尽完善,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佛山小型农业设施包括哪些农业设施的建设与使用需要严格遵循环保和节能的原则,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继续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落实草畜平衡制度,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牧区水利,兴建人工草场。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搞好长江、黄河、东北黑土区等重点流域、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大坡改梯、黄土高原淤地坝和南方崩岗治理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农业,推进以非粮油作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研究和开发。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抓紧制定规划,切实增加投入,落实治理责任,加快重点区域治理步伐。
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必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农业社会化服务迈出新步伐,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新提高。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切实增加农业科研投入,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先进实用技术集成配套。加强产学研密切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和畜禽水产良种工程。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大重大技术推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农业设施的建设需要遵循科学规划和高效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生产研究优化和智能化进程。
为改变设施农业发展的不足,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设施农业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意味着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推动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从务农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农业增值空间,赋能乡村振兴。设施农业能干什么?“一号文件”提出要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粮食、蔬菜、肉类生产,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手段方式,设施农业需要充分发挥反季节保护地生产栽培优势,为市场提供特色鲜明,多样化、优良品质化的农产品。同时,还需重点实施设施农产品产量与质量保障措施,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设施应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新型农业设施栽培
农业设施的建设和使用需要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障和福利服务。新型农业设施栽培
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加快农业标准修订制定工作。继续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扶持主导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依法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和检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实施无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启动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有名的牌子农产品,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新型农业设施栽培